Results 1-3 of 3
[ABSTRACT] (一) 一个认识论中的两难问题人在认识世界时,究竟是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目来认识,还是按照人的需要的价值尺度来认识?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众说纷纷的认识论难题.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朦胧地猜到了两种尺度的辩证法,他一方面说"智慧就在...
[KEYWORDS] 认识主体; 普罗泰; 实践观念; 德谟克利特; 辩证统一; 理论体系; 主体性; 主体—客体; 主客体关系; 观察渗透理论
[ABSTRACT] 申农四十年代创立了狭义信息论,在七十年代后又日趋发展成为广义信息论。信息论新成果、新趋势的哲学意义、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丰富、深化和发展了认识论。(一)信息概念揭示出反映形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物质的相互反映特性——自组织系统的信息——人的意识的能动反映),从历史上和逻辑上提供了物质向意识转...
[KEYWORDS] 广义信息论; 狭义信息论; 申农; 信息概念; 四十年代; 论纲; 自组织系统; 信息系统理论; 哲学意义; 模式论
[ABSTRACT] 本世纪人类科学认识注视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揭示自身活动的内在机制。从50年代起,创立了信息加工理论。70年代后,研究重心进一步集中到信息加工的中枢,开创了脑知识库理论。反思现代思维科学和信息科学发展的这种大趋势,在哲学上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类认识中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立足于辩...
[KEYWORDS] 主体性特征; 信息加工; 现代思维科学; 哲学反思; 哲学概括; 文化环境; 主体认识; 主体需要; 自我意识; 合目的性
Results 1-3 of 3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