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 of 7
 |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纳雪沙
江汉论坛
2012
[ABSTRACT] 由于解读模式的局限,学界往往贬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地位.流行观点认为《手稿》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其出发点是“理想的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马克思哲学创新道路的分析,我们认为《手稿》中的出发点不是什么理想或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从事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KEYWORDS] 《手稿》; 出发点; 现实的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李喆
江汉论坛
2010
[ABSTRACT] 大体说来,我国学术界60年来对<资本论>的哲学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 <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心在于辩证法;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30年间, <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心转向历史观;第三阶段是近些年来<...
[KEYWORDS] 《资本论》; 《资本论》的辩证法; 历史观; 发展观
[ABSTRACT] 《资本论》第一手稿(即《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创新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其哲学创新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是继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的初步哲学探索之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又一座高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第二阶段(《资本论》创作阶段)的奠基之作,也是其哲学创新第三阶...
[KEYWORDS] 马克思; 《资本论》; 《1857-1858年手稿》; 哲学创新
[ABSTRACT] 面对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应当给出自己的回答.在《资本论》第一手稿创作过程中,马克思在分析1857年世界经济的普遍危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危机理论的雏形.这一危机理论雏形有六个层面,包括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和现实性、危机和比例失调的关系、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导致危机的四大矛盾以及作为危机深层次的...
[KEYWORDS] 《资本论》第一手稿; 危机论; 马克思
期刊文章
Fulltext
孙承叔; 王东
江汉论坛
1985
[ABSTRACT] 当前经济改革的理论难点之一,是如何从哲学高度理解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干扰,商品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代名词,人们谈“商”色变,惊恐万端,然而对于商品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地位,却很少给予科学的说明,这不能不是一种偏颇,而实际
[KEYWORDS] 经济改革; 形态理论; 商品货币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现代化; 物质变换; 产品经济; 必然规律; 社会生产能力; 社会主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孙承叔; 王东
江汉论坛
1987
[ABSTRACT] 一、精神生产的内在结构精神生产从根本上来说是指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由于精神产品有高级、低级之分,因此,精神生产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精神生产是指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而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实物化了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包括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科学理论体系和艺术等高级精神产品...
[KEYWORDS] 精神生产; 精神产品; 物质劳动; 社会心理; 实物化; 阶级产生; 理论体系; 社会机体; 思想成果; 物质生产
期刊文章
Fulltext
孙承叔; 王东
江汉论坛
1988
[ABSTRACT] 社会历史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之一,是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几度在中国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始终是世界级的研究课题.因为正是在这里凝聚着马克思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论.积极地继承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完整地把握马克恩的历史观,尤其是理解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东方民族独特的...
[KEYWORDS]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历史领域; 部落所有制; 理解历史; 民族心理; 历史道路; 土地私有制; 东方民族; 历史环境
Results 1-7 of 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