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北太行紫荆关基性岩体的成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Authors | 刘玲 陈斌 刘安坤 |
Affiliation | 北京大学 |
Keywords | 基性岩体 斜长石环带 Sr-Nd同位素 岩浆补充 太行山 |
Issue Date | 2009 |
Publisher | 地球科学 |
Citation | 地球科学.2009,34(1),165-178. |
Abstract | 通过对北太行紫荆关晚中生代基性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讨论其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紫荆关岩体主要由橄榄二辉石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组成.橄榄二辉石岩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可能是堆晶成因,而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可能是堆晶形成之后的残余岩浆的结晶.闪长岩中的斜长石显示复杂的结构和成分环带,相对富钠的核部见富钙斜长石叠加,后者又向富钠斜长石演化.闪长岩中的单斜辉石也显示复杂的成分环带,主要是最边部的MgO含量比紧邻的内侧辉石更高.这表明在闪长岩形成过程中有新的幔源高温富镁的岩浆注入.以上各岩石类型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包括较强的稀土分异((La/Yb)N比值为5.76~23.13),高Sr/Y比值(50.95~146.13),富集K、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Eu异常不明显.都显示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ISr=0.7058~0.7066,εNd(t)=-13.8~-18.2.这些特征表明紫荆关基性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橄榄辉石岩和角闪辉长岩具有类似的Nd同位素成分(主要为εNd(t)=-15.0~-16.6),... |
URI |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424257 |
Indexed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待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