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33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集中了1973年至1974年间顾准和他的六弟陈敏之通信中写下的“笔记形式的学术论文”。顾准在这一时期思考与写作的特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现实和规划未来方向的”。1这里显示的,是顾准思考的三个面向:人...
[KEYWORDS] 顾准; 陈敏之; 唯理主义; 学术论文; 一元主义; 为人类服务; 黑格尔哲学; 史官文化; 王元化先生; 中国传统思想
[ABSTRACT] 一.1958年“拔白旗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宣布“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1]但在内部为这次会议作准备的高教部关于北京大学的调查报告里,却对北大教授的政治态度作了“积极”、 “落后”与“反动”三大区分,王瑶被认定为“落后分子”...
[KEYWORDS] 王瑶; 拔白旗; 高教部; 新文学史; 思想改造; 现代文学研究; 两条路线斗争; 胡风; 王先生; 周扬
[ABSTRACT] 今天想和青年朋友一起读鲁迅杂文.因为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家读鲁迅的作品,都读他的小说、散文,这些年又比较关注散文诗《野草》,但很少人读鲁迅杂文.现在中学的语文教材里鲁迅杂文作品越选越少.但是有一个事实却不能回避:鲁迅全集里的小说、散文、散文诗只是第一卷、第二卷的一部分,第一卷、第二卷多半...
[KEYWORDS] 鲁迅; 杂文; 文体
[ABSTRACT] "五四"时期的鲁迅杂文始终关注现代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鲁迅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要求是争取生存权、温饱权和发展权,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他希望人们正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反抗一切妨碍现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黑暗,致...
[KEYWORDS] 鲁迅; 杂文; 中国人; 生存
[ABSTRACT]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分裂的时代,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与讨论越来越困难,可以毫不提防、毫无顾忌地倾心交谈的朋友越来越少。我因此经常吟诵古人的两句诗,并以此命名我的两本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知我者"还是有的,富仁即是其...
[KEYWORDS] 富仁; 倾心交谈; 鲁迅精神; 活着; 启蒙主义; 八十年代; 鲁迅研究; 五四文学革命; 语文教育界; 现代文学研究
[ABSTRACT] 这些年许多人都在强调,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吸取优秀资源.这本身并不错,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却十分狭窄,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文化里又局限于儒家文化,恰恰忽略了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现代文化也是一种传统,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更被冠以“反传统”的罪名受到普遍的...
[KEYWORDS] 鲁迅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文化; 鲁迅研究; 中国现代文化; 金娃娃; 现代作家; 儒家文化; 我自己; 鲁迅著作
[ABSTRACT] <正>出席"庆贺孙玉石教授八十华诞暨孙玉石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我们年轻时候,都很熟悉的电影《舞台姐妹》里的一句话:"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句话也可以作为孙玉石先生一生的概括:"认认真真治学...
[KEYWORDS] 孙玉石; 学术思想; 人生境界
[ABSTRACT] <正>我读洪子诚先生这本书,特别能引起共鸣。他在自序里,讲自己"最初的想法"就让我眼睛一亮——"尝试以材料编排为主要方式的文学史叙述的可能性,尽可能让材料本身说话,围绕某一时间、问题,提取不同人,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情境下的叙述,让他们形成参照、对话...
[KEYWORDS] 洪子城; 《材料与注释》; 历史书写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编者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壮丽与辉煌后,此后显出相对沉稳的发展态势.在新世纪里,这一学科的前景和格局将会怎样,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推动研究的深入,这为学界同仁所关切.去年九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浙江师范大学联...
[KEYWORDS]
[ABSTRACT] 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个新的话题:&quot;睁了眼看&quot;以后.会不会看? 我们还是从鲁迅的一篇文章说起.题目叫<夜颂>,文章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是一个&quot;爱夜的人&quot;.接着,就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
[KEYWORDS]
[ABSTRACT] 人们说,&quot;文如其人&quot;,这是确实的:真诚的作者把自己的生命都投入他的作品里了. 何况周作人又告诉我们,他的写作无非是&quot;寻求想象的友人,请他们听我的无聊赖的闲谈&quo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民间文学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资源,在这种背景下贵州被发现.贵州在当时中国的文化格局中起到保存和滋养的作用;同时,五四新文化也通过抗战的契机向贵州这种边缘地区扩散.这是贵州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一次深具意义的历史性相遇.
[KEYWORDS] 抗战时期; 贵州文化; 五四新文化
[ABSTRACT] 创造新的思想、形式、语言,用现代中国人自己的话真实地描写自己,这便是20世纪中国文学(包括小说)所走过的道路.
[KEYWORDS] 20世纪中国小说; 现代中国人; 真实描写
[ABSTRACT] 三、&quot;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quot;:鲁迅与台湾、华文世界 一位学生说,我们&quot;在这样的时刻&quot;一起&quot;重新和鲁迅见面&quot;,是别有意义的:因为此刻的台湾&quot;充满荒谬,又自我感觉良好&a...
[KEYWORDS]
[ABSTRACT] (一) <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我在五十年代初读中学时,就读过.因此,再要讲出新意,恐怕并不容易.
[KEYWORDS]
[ABSTRACT] 问:最近,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您主编的《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引起了学术界与读书界的关注。您能谈谈这套书的出版经过吗? 答:这套书的规模较大,共分“新文艺小说卷”(上、下册)、“通俗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卷”、“评论卷”、“史料卷”7卷8册(已出版前6卷),共约540万字。...
[KEYWORDS] 南方文坛; 沦陷区文学; 文学世界; 王元化; 严家炎; 小说形式; 现代文学; 读书界; 言说方式; 广西教育
Data Facts
Publisher
Date issued
- 24 2020 - 2023
- 78 2010 - 2019
- 99 2000 - 2009
- 31 1990 - 1999
- 1 1984 - 1989
Indexed Database
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