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80 of 207
 |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晋阳学刊
2007
[ABSTRACT] 亚细亚生产方式--亦即以"公有"或"国有"为其现象的"国王官僚所有制"及其所产生的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的家族宗法制的自给自足经济--乃是东方专制政体所由以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专制制度的最牢固的...
[KEYWORDS]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专制主义; 官僚所有制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ABSTRACT] 贵生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把自己分为"生"(自己的生命)和"物"(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认为自己的生命贵于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生命是自己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他失去身外名货,得到的却是最宝...
[KEYWORDS] 贵生; 乐生; 养生; 全生; 亏生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武陵学刊
2010
[ABSTRACT] 无私利他的正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最高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高原则,是善的最高原则,是至善;单纯利己的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低原则,是善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善;为己利他是利他与利己的混合境界,其道德价值介于无私利他与单纯利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应该如何,...
[KEYWORDS]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ABSTRACT]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
[KEYWORDS] 人的普遍的和不变的属性; 人的生而固有的本性; 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特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五种社会形态是连续两次划分的结果,不但每一次划分都使用同一标准,而且穷尽了母项"社会"的全部外延,因而完全符合概念划分规则。退一步说,也许会有一天,人们发现了新的私有制或公有制社会,因而五种社会形态便没有穷尽母项"社会"的全部外延,也不会否定马克思以所有...
[KEYWORDS] 五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 大同社会; 封建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续上篇) 四 劳动价值论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亦即所谓“价值转形”理论——果真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吗?围绕这个问题,自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问世,经济学家们争论了百年有余,至今未已.那么,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究竟是怎样...
[KEYWORDS]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9
[ABSTRACT] 一种原则的自由性 ,即一种自由原则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原则 ,取决于人们是否一致同意 ,因而是主观、随意、偶然、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是个契约论问题而不是价值论问题。反之 ,一种原则的正义性 ,即一种正义原则是不是真正的正义原则 ,则与人们是否一致同意无关 ,而完全要看这种正义原则是否通过正义的...
[KEYWORDS] 原则的正义性与原则的自由性; 契约论与价值论; 完全平等与比例平等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人文杂志
2011
[ABSTRACT] 人类杜会只有一种经济形态,亦即没有政府指挥--但有政府适当干预的--市场经济,符合经济自由原则,因而是自由的、人权的、人道的和高效率的经济形态,是符合制度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其他一切经济形态(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以及存在政府指挥的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都不符合经济自由原则,因而都是不自由、非人道、...
[KEYWORDS] 制度道德原则; 经济自由;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ABSTRACT] 义务论的道德标准,一方面,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最为严重: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利己的欲望和自由;另一方面,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反之,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一方面,则对每个人的欲望和...
[KEYWORDS] 伦理学; “必要的恶”与“纯粹的善”; “道德起源与目的的道德自律”与“行为起因与目的的道德自律”; “无私利他”与“自我牺牲”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武陵学刊
2014
[ABSTRACT] 比较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发现,多党制优于两党制。两党制就是两党轮流(或联合)执政,意味着,政权轮流执掌于多数公民代表和少数公民代表之手,基本符合“多数公民与少数公民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根本原则,因而是好的、应该的和具有正价值的民主政党制度。但是,两党制不是最好的民主政党制度;最好的民主政党制...
[KEYWORDS] 政党制度; 政党数量计数规则; 两党制; 多党制; 无党制; 一党制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ABSTRACT] 行动主义(行动功利主义与行动义务论)与规则主义(规则功利主义与规则义务论)都是关于道德终极标准适用范围及其与其他道德规则关系的片面的、错误的理论;真理则是:衡量行为的善恶,只有在非常情况下--亦即道德规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道德规范才是无效的,而只能直接依据道德终极标准;而在正常情况下--亦即...
[KEYWORDS] 行动功利主义; 行动义务论; 规则功利主义; 规则义务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可以名之为完全平等原则;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
[KEYWORDS] 平等概念; 基本权利; 人权; 完全平等; 比例平等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ABSTRACT] 集体主义的普遍类型,可以分为四种,亦即整体主义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的集体主义、利己主义的集体主义和己他两利主义的集体主义:前三者是集体主义的不完备形态;后者是集体主义的完备形态.
[KEYWORDS]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 最大利益净余额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ABSTRACT]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于他的长期的伦理行为;他的伦理行为形成于他的道德意志;他的道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情;他的道德感情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个人道德认识是伦理行为的心理指导、必要条件,是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个人道德情感是伦理行为的心理动因、必要条件,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品...
[KEYWORDS]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且必要条件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ABSTRACT] 遵守恶劣道德的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美德,固然能够保障社会存在,却必定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或大或小不应有的损害,因而是一种具有或大或小的不应有的恶和害的不纯粹的美德;反之,遵守优良道德的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美德不但能够保障社会存在发展,而且必定推动社会迅猛前进,极大地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因而是一种不具有任何不...
[KEYWORDS] 道德价值; 道德规范; 优良道德; 恶劣道德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阴山学刊
2010
[ABSTRACT]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
[KEYWORDS] 伦理学; 优良道德; 道德规范; 道德价值; 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孙英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0
[ABSTRACT] 宗教和宗教异化确实能够有效地给绝望而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希望,因而对于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种意义和价值却不是通过使人得到真实的、能够实现的希望和幸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信仰神灵世界的幻觉来实现的.它使人们陷入欺骗的、幻想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未来和来世的希望与幸福,从而安...
[KEYWORDS] 宗教; 异化; 宗教异化; 自愿异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ABSTRACT] 人道原则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人道的根本原则--自由--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每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因而社会便越繁荣昌盛.这样,人道原则便既能够满足每个人的最高需要(自我实现),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
[KEYWORDS] 人道; 人道主义; 自由; 自我实现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不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论,都承认商品中所凝结和耗费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使用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实体.二者的分歧,直接说来,在于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根本说来,在于使用价值是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最终说来,在于价值反论能否成立.边际效用论证明价值反论不...
[KEYWORDS] 劳动价值论;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反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ABSTRACT] 一切有利于人类的生物都应该成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但是,只有道德的特殊的起源、目的和标准,才可能是为了增进人类与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共同利益;而道德的终极的起源、目的和标准,则必定只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利益.这样,一方面,当人类与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利益一致时,便应该遵循道德的特殊的、直接的目...
[KEYWORDS] 道德直接的起源、目的和标准; 道德终极的起源、目的和标准
Results 61-80 of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