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80 of 334
 | 
期刊文章
Fulltext
段莹
文史知识
2013
[ABSTRACT]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为唐诗中广为传诵的名篇,诗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作于神功元年(697),时契丹反,陈子昂随武攸宜之师次于渔阳,唐兵大败,举军震恐。陈子昂进谏要求严立法制,以长攻短,武攸宜不纳。陈子昂再次进谏,武攸宜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军曹。子昂登临高台,抚...
[KEYWORDS] 登幽州台歌; 感遇; 麟台正字; 以长攻短; 度荆门望楚; 抚今思昔; 卢藏用; 修竹篇; 兴寄; 盛唐诗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明
文史知识
2013
[ABSTRACT] 印度生命吠陀(Ayurveda)医学是一门祛病除魔、养生颐年、身心双修的知识,与中医一样历千古而不衰,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印度的医药与宗教、文化乃至神话,常交错缠绕,相互依存。其起源与发展莫不与离奇美妙的诸天神灵相关,不可以纯科学的眼光而视之如敝帚。生命吠陀
[KEYWORDS] 诸天; 吠陀; 双修; 哈努曼; 阿伽陀药; 大梵天; 耆婆; 天帝释; 伽陀; 阎浮提
期刊文章
Fulltext
漆永祥
文史知识
2010
[ABSTRACT] 中国自从有科举制度始,在一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考试方式擢拔人才,似乎成了士子们唯一的进身之途。但科举制度也催生了一些士子的独特行为,如早在唐代即产生的行卷、温卷,以此来试图在科考中博获胜券。时至今日,考生要想在数十万人中脱颖而出,其难度,又岂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比!于是乎,总有些考生剑走偏锋,...
[KEYWORDS] 士子; 行卷; 温卷; 大学招生; 剑走偏锋; 高校专家; 高考语文; 《新唐书》; 阅卷工作; 文一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熙中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水浒传》第十六回写的是"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黄泥冈。书中这样描写杨志一行人到达黄泥冈时的情景:当时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仗,那十四人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q...
[KEYWORDS] 智取生辰纲; 黄泥冈; 七八; 松阴; 金圣叹; 回写; 提辖; 施耐庵; 杨志一; 劈头劈脑
期刊文章
Fulltext
黄琪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但凡追忆陈贻焮先生之道德文章的,几乎无不提及其享誉中外的大作《杜甫评传》。陈先生经历战乱及"文革"坎坷,耽误了太多宝贵的时间,以他的惊人才学,竟然只留下了《唐诗论丛》、《论诗杂著》、《杜甫评传》等论著,作品《梅棣盦诗词集》,以
[KEYWORDS] 杜甫诗歌; 陈贻焮; 唐诗论丛; 诗词集; 论诗; 诗歌作品; 老杜; 杜审言; 林庚; 杂著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熙中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因开支困难,求鸳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接着贾琏又求凤姐再和鸳鸯说说,并表示若说定了会谢她。于是引出了下面一段对话,庚辰本是这样写的:
[KEYWORDS] 贾琏; 家亲; 庚辰本; 凤姐; 回中; 七十二; 清豁; 作家出版社; 小说词语汇释; 老僧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鸣
文史知识
2003
[ABSTRACT] 在小晏词中,本篇可能算不上最上乘的作品,初读之下,很可能会觉得抒情比较浅显,语言比较浅直。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过它的人,对最后一句"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的优雅场景,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旦领会了最后
[KEYWORDS] 晏几道; 《虞美人》; 花影; 醉后; 和袭美春夕酒醒; 莫愁乐; 首词; 词则; 隐居生活; 采莲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恩周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在20世纪学术史上,浦江清(1904-1957)先生是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著述有《浦江清文录》、《浦江清文史杂文集》、《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无涯集》、《浦江清文选》等几种。浦先生留下的文章和著书并不多,然他的学识淹博,研究范围很广,论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笔者拟从述学文体角度重新阅读《词...
[KEYWORDS] 浦江清; 词学研究; 述学; 杂文集; 《菩萨蛮》; 文学副刊; 王静安; 诗学理论; 大公报; 词体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芳
文史知识
2008
[ABSTRACT] "一"是诗句中的配角。它不添笔墨,只作那龙睛一点边的留白,"万绿一点红"旁的枝叶,孤帆外灰白的天际线,极少被人关注,却不可缺
[KEYWORDS] 孤帆; 禅意; 审美意义; 四溟诗话; 一点红; 天际线; “一”字; 王维诗; 处默; 《诗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06
[ABSTRACT] 易中天教授的专题讲座《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第10套"百家讲坛"热播,受到了广泛欢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其中的一些分析也引起了观众的质疑。比如他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所做的批评,就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易先生认为,在历史上空城计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用的,在《三国演...
[KEYWORDS] 三国演义; 《空城计》; 易中天品三国; 百家; 黛玉葬花; 艺术描写; 林黛玉; 贾宝玉; 吕伯奢; 王夫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胡秋蕾
文史知识
2003
[ABSTRACT]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材。何焯的《义门读书记》对咏史诗的断语为"咏史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东汉班固的《咏史》被公认为这类诗歌的创始之作,即何焯所说的"括本传,不加藻饰",它记述的是西汉孝文帝时期女子缇萦舍身救父...
[KEYWORDS] 中国古代诗歌; 义门读书记; 何焯; 咏贫士; 杜挚; 豫章行; 涧底松; 悲剧气氛; 原诗; 悲筑
期刊文章
Fulltext
钱志熙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寄沈庄可无山可种菊,强号菊山人。结得诸公好,吟成五字新。红尘时在路,白发未离贫。吾辈浑如此,天公似不仁。(据金芝山点校《戴复古诗集》卷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下首同)这首诗中的沈庄可,据《正德袁州府志》卷7"科第":"沈庄可,号菊山,孝宗时进士,分宜人。&q...
[KEYWORDS] 戴复古; 沈庄; 菊山; 四灵; 古籍出版社; 袁州府; 江西诗派; 陈师道; 蔡山人; 孔稚圭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连山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古语说得好:"仓廪实,然后知礼仪。"初步摆脱了物质贫困的中国社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精神生活的"贫困"了。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里已经严重衰败,变得无聊、乏味;而在相对贫困落后的农村,春节依然红火热闹。同样是...
[KEYWORDS] 相对贫困; 精神生活; 农民日常生活; 放鞭炮; 国家法定假日; 至上主义; 贴春联; 农业生产; 天刚; 朝花夕拾
期刊文章
Fulltext
刘紫云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如果说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单篇在唐代诗坛上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归有光以《项脊轩记》一文亦足以问鼎"嘉靖三大家"(唐宋派)。个人独处空间,尤其书斋,是传统文人所热衷呈现的一类题材。最负盛名者莫过于唐人刘禹锡(772-842)的《陋室铭》,虽是简短的韵文,却词约旨丰地囊...
[KEYWORDS] 项脊轩; 唐代诗坛; 嘉靖三大家;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唐宋派; 词约; 王禹偁; 《陋室铭》; 私人空间
期刊文章
Fulltext
蔡丹君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打开《李太白全集》,"独酌"二字在诗集的目录中非常显眼。也许只有读懂了孤独时候、独自言语的李白,才能真正理解他放在诗中的情绪。然而,理解孤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我们在提到李白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杜甫来作为对照。对杜甫之孤独,我们读得懂"眼前今古意,江汉一归舟...
[KEYWORDS] 李杜; 李太白全集; 二字; 春草萋萋; 月下独酌; 读杜心解; 影零乱; 舞石; 浦起龙; 幽偏
[ABSTRACT] 聂小倩是一个女鬼。但别以为这是一篇令人恐怖的惊悚小说,恰恰相反,蒲松龄讲的其实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只不过这爱情发生在人鬼之间。男主人公宁采臣是一个人,但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人中之圣者也;女主人公聂小倩是一个鬼,但并不是人们心目中那种面目狰狞的鬼,而是一个美丽善良的鬼...
[KEYWORDS] 聂小倩; 宁采; 圣者; 爱情故事; 仙者; 女鬼; 宁母; 面目狰狞; 男主人公; 令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臻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KEYWORDS] 赠白马王彪; 承明庐; 黄初; 自剖; 数日; 赠答诗; 曹丕; 曹彰; 豺狼当路; 求通亲表
期刊文章
Fulltext
刘葭子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花月痕》为晚清文人魏秀仁的长篇小说,共五十二回。整本小说分两次撰成,作者先写成前四十四回,若干年后再增补后八回,初稿大致写作于咸丰八年。作为《红楼梦》后最重要的才子佳人小说,《花月痕》对民国时期《玉梨魂》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影响深
[KEYWORDS] 花月痕; 鸳鸯蝴蝶派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玉梨魂; 小说情节; 韦痴珠; 狭邪小说; 刘秋痕; 韩荷生; 悲悯情怀
期刊文章
Fulltext
刘紫云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如今,作为一种时尚的标记,"纹身"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被称之为"点青"或"刺青"。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只是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并不十分光彩的一种对犯人的惩罚手段——黥刑,有着密切联系。
[KEYWORDS] 地痞流氓; 刺青; 唐代之前; 黥刑; 惩罚手段; 寒鸦集; 赵武建; 《酉阳杂俎》; 薛元赏; 观察使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现在的中国人大多都是无神论者,没有宗教信仰,视佛教关于地狱、轮回果报的观念为迷信,为思想糟粕。然而在蒲松龄的笔下,这种观念却是一种可利用的积极的思想资源,是抨击邪恶、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一种工具。且读《三生》。《聊斋志异》中有同名的两篇《三生》,所论的这一篇在通行十二卷本中的第一卷(另一篇在第十...
[KEYWORDS] 讽刺小说; 聊斋志异; 刘孝廉; 中国人大; 十二卷; 文学批评; 生活遭遇; 乡先生; 自剖; 艺术构思
Results 61-80 of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