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01-120 of 146
[ABSTRACT] 那时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年轻人认为他们有责任去救国;现在,由于前几代人已经把国家带到一定的高度上来了,国家有了大的发展方向,年轻人只需顺着这个高度继续发展就可以了
[KEYWORDS] 青年价值观; 救国救民; 中国道路; 救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 前几; 青年们; 革命道路; 发展方向; 精英分子
[ABSTRACT]
[KEYWORDS] 近代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华夏文化; 乌尔; 宗教神学; 卫匡国; 近代启蒙思想; 近代思想; 世界历史性
[ABSTRACT] "环球春晚"体现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对于快乐和幸福的共同追求,对于春天的共同渴望。
[KEYWORDS] 全球文化; 世界化; 世界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电视台; 选秀节目; 民族记忆; 普遍性意义; 春回; 世界城市
[ABSTRACT] 当社会越来越重视金钱、权力等物质观念时,知识世界与人类情感世界的距离似乎也越来越遥远了!当今的教育制度往往集中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很少顾及学生情感世界的塑造与培养。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十分重视"情"的。公元前
[KEYWORDS] 知识世界; 语文课本;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 《背影》; 花落知多少; 英语老师; 堂课; 不忍人之心; 废名
[ABSTRACT]
[KEYWORDS] 对联学; 楹联; 对仗; 中国传统文化; 平仄
[ABSTRACT]
[KEYWORDS] 文化自觉; 多极均衡; 多元共存; 不确定性; 多种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ABSTRACT] 本期“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问题笔谈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张祥龙教授、李宗桂教授、龚群教授、李翔海教授和耿开君教授参与。文化讨论是贯穿 2 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2 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 ,中国文化在当代有着怎...
[KEYWORDS]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本土文化; 流行小说; 生命实践; 教育模式; 思想文化界; 笔谈文章; 热门话题; 价值取向; 治学方法
[ABSTRACT] 1980年代以来,台湾形成了一个学术背景各异但在原有学术领域均有所建树、转而从事另类生命研究的学者圈.他们在采用另类视角和概念从事研究的同时,又在进行使这类研究体制化的努力.受访者宋光宇是这个圈子的代表人物之一.访谈者在研读受访者作品的基础上,从不同于受访者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系统的中性问题,受...
[KEYWORDS] 另类科学; 生命研究; 体制化; 中国传统文化
[ABSTRACT]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在世界文明史中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儒、释、道三家互补互融的三元一体的稳定文化结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历过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由春秋战国以前的华夏民族,到秦汉时期形成的汉民族,以及今天多元一...
[KEYWORDS] 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 多元一体; 主体民族; 世界文明史; 发展阶段; 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 慧远; 文化结构
[ABSTRACT]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唐代发生的中外文化汇聚,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补阙的作用。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以中国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西方的武力入侵为背景的。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有鉴别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当然,这是一个机制相当复杂的过程。研究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
[KEYWORDS] 中西文化冲突; 中外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补阙; 印度佛教; 唐王朝; 小农经济基础; 胡僧; 梵本; 社会环境
[ABSTRACT] 1980年代以来,台湾形成了一个学术背景各异但在原有学术领域均有所建树、转而从事另类生命研究的学者圈。他们在采用另类视角和概念从事研究的同时,又在进行使这类研究体制化的努力。受访者宋光宇是这个圈子的代表人物之一。访谈者在研读受访者作品的基础上,从不同于受访者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系统的中性问题,受...
[KEYWORDS] 另类科学; 生命研究; 体制化; 中国传统文化
[ABSTRACT] 21世纪:东方文化之光必将普照世界季羡林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高潮。在众多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论文和专著中,有很多很精彩的具有独创性的意见。我从中学习了不少的非常有用的东西,我在这里不详细去叙述。我只有一个感觉,这...
[KEYWORDS] 东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季羡林; 中国文化; 现代化问题; 文化交流; 物质文化; 人类文化; 综合思维
[ABSTRACT] 当今,人们把科学、技术、管理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鼎足而立的三大支柱。在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时,着眼点往往从“技术差距”转移到“管理差距”上。美国把管理视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是一个后起的经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在管理上的成功,因而管理和技术被...
[KEYWORDS] 鼎足而立; 管理差距; 三大支柱; 技术差距; 文化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关系; 管理理论; 相平衡; 心理环境
[ABSTRACT] 本文认为,犹太民族特有的心理感受和防御同化机制有一个历史形成过程,当其定居开封之时,其防御机制尚未达到固不可化的程度,而中国各代帝王对异族宗教一向兼容并蓄、一视同仁,使其防御机制和排外心理失去任何意义;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使犹太人失去生活质量的相对优越感,从而无必要荷守犹太教律法。中国的抑商政策...
[KEYWORDS] 开封犹太人; 犹太民族; 防御机制; 中国传统文化; 希伯; 巴比伦之囚; 生活质量; 编纂工作; 拉比; 中国历史文化
[ABSTRACT] <正>一近年来,对东方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浓厚兴趣,成为世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近几百年来,西方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西方文化因而也就在世界上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19世纪以来,由于当时的东方...
[KEYWORDS] 东方国家; 东方文化; 热门研究课题; 文化联系; 知人; 盲目推崇; 知者;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论; 法平
[ABSTRACT] “读书与做人”这个题目中有两个词,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做人,中间加了一个“与”字.我想,最好把这个“与”字改成一个等号,即:读书=做人,做人=读书.清初学者陆陇其说过,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如果不落实到自己身上去领会书中的道理,则读书...
[KEYWORDS] 陆陇其; 中国传统文化; 问题复杂化; 为己之学; 不逾矩; 行有余力; 增广贤文; 贯穿古今; 艺术生; 泛爱众
[ABSTRACT] 从自19世纪变法以来,仍然忠诚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的人,在接受来自西方的“现代价值”同时,他们所接受的民主、自由、平等、独立不是用来“破坏”中国传统价值,而是被用来“保卫”中国文明的核心.只是他们需要对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做出更有成效的甄别:传统学术有一部分是有益的,有一部分则是无益的.例如国...
[KEYWORDS] 国粹派;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明; 中国传统思想; 黄宾虹; 无学; 黄民; 《国粹学报》; 君史; 美术丛书
[ABSTRACT] 五千年悠悠岁月,五千年辉煌历史,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之东方、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
[KEYWORDS] 艺术人才; 艺术学学科; 文化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 悠悠岁月; 艺术作品; 电影艺术家; 自成系统; 宫廷艺术; 《卧虎藏龙》
[ABSTRACT] 一苏高宇虽然年轻,但艺术修养厚实。守望传统就是守望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文化精神与充满人性光芒的哲学意义,而不是去为世俗传统文化做阐释与美化,苏高宇的文化陶养与精神境界正一步步地在积累中实现着新的跨越,并把这种跨越意识有机地融合在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与创作之中。
[KEYWORDS] 写意花鸟画; 中国画笔墨; 花鸟画创作; 笔墨精神; 中国写意画; 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画; 石夫; 现代水墨
[ABSTRACT]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其理论构建深受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当代西方理论不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背后贯穿着一多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并由此形成其鲜明的中国理论特色.其致思、运思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这...
[KEYWORDS]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中国翻译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一多相应; 虚实相生; 动静相宜
Data Facts
Publisher
Date issued
- 3 2020 - 2022
- 47 2010 - 2019
- 43 2000 - 2009
- 44 1990 - 1999
- 9 1986 - 1989
Indexed Database
ISSN
Content Type
- 129 Journal
- 17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