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9 of 9
 | 
期刊文章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5
[ABSTRACT] 设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形象表现,所有设计都离不开抽象思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设计侧重不同的内容。在前现代时期,设计可能更看重美的外观。在现代阶段,设计更重视功能规划。在后现代阶段,设计更重视个性表达。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设计理论做了梳理,揭示了设计的四副面孔。
[KEYWORDS] 设计; 抽象; 美; 功能; 个性; Design; Beauty; Function; Personality
期刊文章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6
[ABSTRACT] 艺术批评是介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之间的话语形式,相应地它的意义可以从对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贡献之中去寻找.但是,艺术批评也有它的自律的意义,就像非虚构文学那样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而具有意义.艺术批评让人迷恋,还在于它与人生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就像批评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那样,人生也介于理想与现...
[KEYWORDS] 艺术批评; 艺术理论; 艺术实践; 人的生存
期刊文章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7
[ABSTRACT] 气韵生动或者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由于西方学者的研究,它在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中获得了新的含义.将气韵等同于节奏,成为现代美学的主流看法.滕固的研究支持了这种看法.本文考察了气韵即节奏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史界的发生过程,滕固对这种观点的接受和支持,以及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KEYWORDS] 滕固; 气韵生动; 现代美学; 美术史
期刊文章
Fulltext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1
[ABSTRACT] 本文是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馆策展人彭锋对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进行的介绍、总结及心得体会。此次中国馆的主题被确立为"弥漫",选择的五位艺术家是蔡志松、梁远苇、潘公凯、杨茂源和原弓。此外还有几位国际著名艺术评论家对此的相关评论文章,是对此次中国馆展览的深入而全面的阐述。
[KEYWORDS] :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馆; “弥漫”
期刊文章
Fulltext
彭锋; 丁培利
艺术设计研究
2013
[ABSTRACT] 本文是根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锋教授在北京服装学院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的,他与在座的师生分享了有关全球化时代新艺术的多个方面,相信能够带给大家思考.
[KEYWORDS] 全球化; 中国当代艺术; 世界当代艺术; 艺术与科技
期刊文章
Fulltext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4
[ABSTRACT] 艺术管理变得日益重要,这一方面是管理学发达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艺术发展自身的要求.根据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某物是否是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艺术体制的认可.与传统艺术相比,当代艺术的重要变化,便是管理因素的突出.尽管艺术管理既不是艺术作品的形式,也不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但它却是决定形式和内容是否为...
[KEYWORDS] 乔治· 迪基; 艺术体制理论; 艺术管理
期刊文章
Fulltext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2
[ABSTRACT] 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水墨画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水墨精神从文化符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形势,这是当代水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活跃在海内外的当代艺术家的水墨实践,主张将文化水墨还原为自然水墨,在自然水墨的基础上建构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的文化水墨。解构的是僵化的文化符号...
[KEYWORDS] 水墨; 解构; 当代艺术; 全球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4
[ABSTRACT] 新疆在地缘政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未来欧亚高铁的开通,新疆将再现往日扮演的欧亚交通的桥梁的作用,乌鲁木齐将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采取了“相遇丝绸之路”的主题,旨在用地缘政治学来诠释当代艺术和组织展览。中亚各国和新疆本地艺术家的积极参与,让本届新疆双年展独具特色。
[KEYWORDS] 新疆; 乌鲁木齐; 双年展; 地缘政治学; 中亚; Xijiang; Urumqi; Biennale,Geopolitics; Central Asia
期刊文章
彭锋
艺术设计研究
2019
[ABSTRACT] 当代艺术热衷于跨文化的对话和转换。美国摄影艺术家克利福德·罗斯的作品,通过化动为静和化静为动,实现了风景与山水之间的转换,促成了中国与西方美学之间的对话。
[KEYWORDS] 罗斯; 摄影; 风景; 山水; Clifford Ross; photography; landscape; mountain-water
Results 1-9 of 9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