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8
 |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中国文化研究
1998
[ABSTRACT] 
[KEYWORDS] 解释学; 庄子; 郭象; 注释方法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周易研究
1999
[ABSTRACT] 
[KEYWORDS] 《系辞》; 解释学; 宇宙本体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生两仪; 宇宙生成论; 四象生八卦; 老子指略; 《易传》; 大衍之数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文艺研究
1999
[ABSTRACT] 
[KEYWORDS] 中国文化; 得道多助; 兼爱互利; 崇尚自然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中国文化
1994
[ABSTRACT] 汤用彤(字锡予)先生生於一八九三年,今年是他诞生的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纪念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他论到近现代学术大师和前此的学术大师的不同,他说:
[KEYWORDS] 汤用彤先生; 中国佛教史; 印度哲学史; 魏晋玄学; 佛教宗派; 印度佛教; 素位而行; 哀江南; 中国哲学; 隋唐佛教史稿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ABSTRACT] 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汤一介《中国文华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是钱穆先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在该文的“前言”中钱先生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归宿处。”又说:“我深信中国...
[KEYWORDS] 钱穆先生; 人类未来; 钱先生; 汤一介; 天人关系; 西洋人; 王阳明; 中说; 中国哲学; 花树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ABSTRACT] 辩名析理是郭象注《庄子》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魏晋玄学通用的方法。本文从辩名析理与魏晋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辩名析理这一方法的基本内容、产生的学术背景、时代特色及郭象的具体运用和这一方法在郭象构筑其“崇有”“独化”思想体系中的意义。作者提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注释经典方法的研究和梳理,总...
[KEYWORDS] 郭象; 解释方法论; 经典主释; 辩名析理; 魏晋玄学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学术月刊
1997
[ABSTRACT] 今日世界的纷争虽然不能说主要是由文化之冲突引起的,但也决非与文化冲突无关.因此,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处的讨论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是增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文化隔离和霸权而导致战争,将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命运.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文化上的“西方...
[KEYWORDS] 价值资源; 殖民体系; 西方国家; 东方国家; 人类的命运; 西方中心论; 返本; 世界经济贸易; 中西文化比较; 信息传递
[ABSTRACT] 汤用彤先生(字锡予)生于1893年,今年恰好是他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他,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KEYWORDS] 汤用彤; 会通中西; 百年诞辰; 纪念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寅; 雨三; 哀江南赋; 为学; 白璧德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90
[ABSTRACT]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想家——孔子、老子和庄子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作了比较分析,指出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善←美←真;老子:真←善←美;庄子:美←善←真。作者认为,从真、善,美问题的价值论上看,与西方哲学家相比,孔子接近于康德,老子接近于黑格尔,庄子则与亚里士多德、谢林有相似处。我...
[KEYWORDS] 中国传统哲学; 庄子哲学; 孔子思想; 人生境界; 黑格尔哲学; 谢林; 天地万物; 自然无为; 坐忘; 离形去知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船山学刊
1998
[ABSTRACT] 
[KEYWORDS] 儒学; 太和; 和谐观念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哲学研究
1994
[ABSTRACT] 
[KEYWORDS] 儒家思想; 印度佛教; 二十一世纪; 和平与发展; 官方意识形态; 人类文化发展; 人类社会; 科技经济; 全球意识; 西方中心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中华文化论坛
1998
[ABSTRACT] 
[KEYWORDS] 裴頠; 魏晋玄学; 崇有论; 有生于无; 玄学家; 独化论; 逍遥游注; 老子思想; 周易略例; 越名教而任自然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理论学习与探索
1997
[ABSTRACT] 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汤一介今日世界的纷争虽然不能说主要是由文化之冲突引起的,但也决非与文化冲突无关。因此,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处的讨论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是增强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文化隔离和霸权而导致战争,将影响着二十一世纪人...
[KEYWORDS] 文化冲突; 价值资源; 汤一介; 二十一世纪; 中国文化; 世界经济贸易; 中西文化比较; 自身文化; 世界文化发展; 西方中心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学术月刊
1995
[ABSTRACT]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为我认为他的那篇文章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并且希望能读到他有关这一哲学论题的新作。后来收到他的新作《智慧的探索》,由于各...
[KEYWORDS] 冯契; 哲学论文; 哲学评论; 中国哲学; 哲学系; 一封信; 卷第; 德性之知; 实践唯物主义; 转识成智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佛教文化
1995
[ABSTRACT] 佛教书刊的出版在今天的中国大陆乃至港台大有方兴未艾之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佛教书评体系?其功能有二:一是为广大读者提供购书指南,二是兼具相当水准的文化评论。俗话说看花空易栽花难,《佛教文化》愿率先尝试,从本期开始,拿出一定篇幅开始佛教自己的书评工作,希望得到读者和出版界的合作支持。 行云
[KEYWORDS] 安祥禅; 中国禅宗; 六祖慧能; 唯识宗; 佛教宗派; 成佛; 文化评论; 佛教传入; 宗门; 净土宗
期刊文章
汤一介
天津社会科学
1991
[ABSTRACT] “儒学能否现代化”和“儒学是否能有第三期发展”应是同一的问题。先秦儒学是儒学的第一期发展;宋明理学是在儒学受到印度佛教冲击以后的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它适应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的要求,从而成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说;那么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儒学可不可能有第三期发展?如果儒学能够有第三...
[KEYWORDS] 儒家思想; 印度佛教; 中国传统哲学; 新理学; 新知言; 冯友兰; 现代化问题; 熊十力; 内圣; 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文章
汤一介
中国文化研究
1995
[ABSTRACT]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中国佛教如华严宗、禅宗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极高的哲学。中国佛教的华严宗讨论了许多哲学问题,我认为这些哲学问题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大家经常讲到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而且它所讨论的某些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顺着它的思路深入地发...
[KEYWORDS] 华严; 十玄门; 判教; 四法界; 解深密经; 中国佛教; 哲学问题; 金师子章; 印度佛教; 圆融
期刊文章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
1998
[ABSTRACT] 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回头看看二十世纪的历史,可以发现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世纪,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但同时又是充满矛盾悲惨的世纪.在这百年中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亡几千万人,大量破坏了人类多少世纪辛勤建造的文化遗产.而我们的国家,在这百年中经历了种种苦难...
[KEYWORDS] 人类社会; 儒家思想; 二十一世纪; 选贤与能; 六十而耳顺; 孔颜乐处; 和平与发展; 人能; 人格分裂; 七十岁
期刊文章
Fulltext
钟敬文; 张岱年; 季羡林; 任晓东; 乐黛云; 任继愈; 傅璇琮; 冯天瑜; 汤一介; 张清常; 杨庆华
中国文化研究
1994
[ABSTRACT] 1994年3月9日,本刊在北京举行出版座谈会,主编阎纯德教授主持会议,国家汉办主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华致辞,我国文化泰斗及其他专家教授钟敬文、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汤一介、乐黛云、傅璇琮、冯天瑜、彭庆生和国家汉办常务副主任程棠等20多人与会,大家就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KEYWORDS] 中国文化研究; 出版座谈会; 座谈会纪要; 冯天瑜; 国家汉办; 张清常; 文化走向; 阎纯德; 北京语言学院; 乐黛云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百科知识
1994
[ABSTRACT] 儒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讨论过,特别是儒学对于现代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讨论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部分,但它是否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甚至对今日人类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呢?我认为,它无疑是有的,而且可以说是有很重要...
[KEYWORDS] 儒家思想; 中国社会生活; 天地万物; 人类社会; 孔颜乐处; 《易传》; 孔孟思想; 经济发展; 道德修养; 不改其乐
Results 1-20 of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