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 of 7
[ABSTRACT] 浮沉于潮流中 戊戌年早春二月的一天,光绪皇帝想起了一件事,他急于要读到他身边人几次推荐过的书,这就是史载的“命枢臣进日本国志,继再索一部”。前些时候,这位皇帝已经向他的老师翁同龢要过这本书来读,但翁同龢当时手头没有,皇帝不悦。据《翁文恭日记》本年正月二十三日记载:“上向臣索黄遵宪《日本国志》...
[KEYWORDS] 黄遵宪; 晚清诗人; 诗界尊命
[ABSTRACT] 中国古代思想中始终回荡着一个声音:“不可说”。“无名”、“不可言传”、“言不尽意”、“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所有这些说法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有……是不可说的。这一思想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在诗学中,有时对语言作为传达意义的工具表示怀疑,如“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KEYWORDS] 名实之辩; 中国诗学; 羚羊挂角; 妙悟; 尽意; 以心传心; 象外之象; 无迹可求; 形名; 翻空
[ABSTRACT]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一期,对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了一定的分析,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93年,季羡林同志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天人合一新解》,引述了...
[KEYWORDS]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 汉宋哲学; 董仲舒; 张载
[ABSTRACT] 一 考阴阳原义,阳为日出,阴为云遮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包括老学与易学)将阴阳引申为宇宙万物生成的两个基本原理,阴阳有时系指两种物质性的元气即阴气与阳气,但往往又是指一切相反的方面,如暗与明、北与南、静与动、伏与起、柔与刚,甚至引申为人事的辱与荣,人性的拙与巧,等等,总之,只要是一反一正,...
[KEYWORDS] 阴阳学说; 西方哲学; 现象学; 在场形而上学; 比较研究
[ABSTRACT] 韦伯认为,学术工作与艺术工作不同,受制于一条特殊的进步规律的作用,和一个进步的过程不可分离:“在学术园地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所成就的,在十、二十、五十年内就会过时。”韦伯认为,这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的命运,或者说,进步和过时,这正是学术工作的意义:“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
[KEYWORDS] 韦伯; 学术思想; 西方现代社会科学; 现代思想家
[ABSTRACT] 关于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已不少。但关于这一运动的历史渊源,即民国初年兴起的留法俭学和留法勤工俭学这两种活动,则论述者尚不多见,即或有些书中虽曾提及,但往往语焉不详,且多咎误,更未能依据原始材料立论。有鉴于此,本文乃将平素接触到的原始材料,排比成文,...
[KEYWORDS] 留法勤工俭学; 留法俭学会; 新世纪派; 李石曾
[ABSTRACT]
[KEYWORDS] 先秦名实之辨; 不可说论; 名实观; 形名观; 先秦名学
Results 1-7 of 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