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ABSTRACT] 把丁玲切分为"一个是革命作家的丁玲,一个是自由主义作家的丁玲",是近年来的流行见解。本文对有关材料和说法进行了深入辨析,指出这种忽略各个阶段间的内在联系、简单地以研究对象一个时期的创作否定另一个时期创作的观点,不足为据,认为其实并没有"两个丁玲",而只有...
[KEYWORDS] 丁玲; 启蒙文学; 人民文学; 中央文学研究所
[ABSTRACT] 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历程中,从关注女性内在体验的"私语",到表达信仰的革命写作,再到为政权服务的政治话语,丁玲以其写作历程和小说语言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写作与社会历史的关联.同时这一个案的研究,也可以成为众多作家在时代变迁中文学命运乃至个体命运的诠释.
[KEYWORDS] 丁玲; 私语; 革命; 政权
[ABSTRACT] 本文从作家丁玲主体结构的二元性这一问题意识出发,结合其文学创作与革命实践的生命历程,探讨丁玲如何塑造出一种将革命、主体与文学融汇一体的独特辩证法生命哲学。相关讨论以丁玲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瞿秋白、王剑虹的文学书写为线索,尝试对丁玲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关系、丁玲为何选择文学道路、丁玲向"左...
[KEYWORDS] 丁玲; 主体辩证法; 瞿秋白; 王剑虹; 《韦护》
[ABSTRACT] 在丁玲前期(1927—1936)的小说创作中,关于乡村风景的书写构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贯穿性线索。这一时期的《梦珂》《田家冲》《水》《阿毛姑娘》《母亲》等代表性文本集中凸显了丁玲乡村风景书写的独特面向,不仅包含风景观照机制所固有的审美心态,还容纳了作家自身的怀旧情结与个体情感归属。同时,丁玲通过...
[KEYWORDS] 丁玲; 前期小说(1927-1936); 乡村风景书写
[ABSTRACT] 《魍魉世界》是丁玲晚年所写的叙述其南京三年囚居经历的回忆录,这部回忆录的写作与刊行既是亲历者迟至半个世纪后的公开揭秘,也直接关联着丁玲自己"历史问题"的最终解决。过往研究通常着眼于从历史或者政治维度看待这部回忆录,文本则尝试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考察丁玲在这部回忆录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文学症候,即丁玲...
[KEYWORDS] 丁玲; 《魍魉世界》; 回忆录; I207.5;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夜》是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动笔写的最后一篇小说,也是一部兼融革命话语与诗性话语的复杂文本。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刻画了解放区不脱产农民干部的形象,以独特的诗学面貌呈现出延安政治中的日常结构性问题。丁玲的创作思路并非是要突出个体与革命的对立或矛盾,而是试图在个人需求与革命诉求的裂隙之间,努力...
[KEYWORDS] 丁玲; 《夜》; 革命; 诗化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