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5
 | 
[ABSTRACT]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篇幅最长的作品之一。读过《聊斋》的人不会忘记婴宁,就像读过《红楼梦》的人不会忘记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婴宁是一个狐仙,同时又是一个世俗的凡间女子,是一个仙凡相通的美丽的精灵。婴宁是蒲松龄具有超前意识的独特的艺术创造。这篇小说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从平...
[KEYWORDS] 仙凡; 聊斋志异; 贾宝玉; 林黛玉; 小说情节; 艺术创造; 王生; 思想性格; 王子服; 刻画人物
[ABSTRACT] 这又是一篇鬼故事,篇幅并不算长,但是人物(作为艺术形象的鬼也就是一个人)却不算少,而且构成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就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作者寄寓了他对现实人生某些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肯定和赞扬,寄寓了他对人和对生活的评价,表现了他的人伦道德观念。小说的开头很特别,跟《聊斋》中绝大多数以介绍人物开篇...
[KEYWORDS] 人伦道德; 水莽草; 恩怨情仇; 《聊斋》; 艺术形象; 态度表现; 冯镇峦; 思想倾向; 就这样; 聊斋志异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3
[ABSTRACT] 《画壁》是一篇描写生动、艺术构思精妙,而思想旨趣却有些难于把握、甚至显得有些扑朔迷离的作品。小说写一个书生朱孝廉和他的朋友孟龙潭一起到一座寺庙去参观游览。殿中墙壁上有许多绘画,"图绘精妙,人物如生"。最栩栩如生的,是东壁上的"散花天女"画。天女乃一垂髫少...
[KEYWORDS] 画壁; 小说情节; 神摇意夺; 老僧; 艺术构思; 《聊斋》; 聊斋志异; 艺术描写; 小说艺术; 拈花微笑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06
[ABSTRACT] 易中天教授的专题讲座《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第10套"百家讲坛"热播,受到了广泛欢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其中的一些分析也引起了观众的质疑。比如他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所做的批评,就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易先生认为,在历史上空城计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用的,在《三国演...
[KEYWORDS] 三国演义; 《空城计》; 易中天品三国; 百家; 黛玉葬花; 艺术描写; 林黛玉; 贾宝玉; 吕伯奢; 王夫人
[ABSTRACT] 聂小倩是一个女鬼。但别以为这是一篇令人恐怖的惊悚小说,恰恰相反,蒲松龄讲的其实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只不过这爱情发生在人鬼之间。男主人公宁采臣是一个人,但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人中之圣者也;女主人公聂小倩是一个鬼,但并不是人们心目中那种面目狰狞的鬼,而是一个美丽善良的鬼...
[KEYWORDS] 聂小倩; 宁采; 圣者; 爱情故事; 仙者; 女鬼; 宁母; 面目狰狞; 男主人公; 令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现在的中国人大多都是无神论者,没有宗教信仰,视佛教关于地狱、轮回果报的观念为迷信,为思想糟粕。然而在蒲松龄的笔下,这种观念却是一种可利用的积极的思想资源,是抨击邪恶、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一种工具。且读《三生》。《聊斋志异》中有同名的两篇《三生》,所论的这一篇在通行十二卷本中的第一卷(另一篇在第十...
[KEYWORDS] 讽刺小说; 聊斋志异; 刘孝廉; 中国人大; 十二卷; 文学批评; 生活遭遇; 乡先生; 自剖; 艺术构思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1998
[ABSTRACT] 在古代文学中,比起正统的诗文来,小说是一种晚熟的形式。中国古典小说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然而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成熟的小说作品,到唐代才产生。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萌芽、雏形、成熟几个大的阶段。
[KEYWORDS] 古典小说; 早期形态; 小说文体; 小说作品; 现代小说; 唐代传奇; 古代文学; 传奇小说; 志人小说; 文言小说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连城》是蒲松龄的一篇写情杰作。不仅在《聊斋志异》中,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的短篇小说中,都是少见的熠熠生辉之作。小说描写和歌颂的是男女之间超越生死的知己之爱。这种爱情不同于此前我们在古代作品中常见的那种爱情,它突破了门当户对,突破了郎才女貌(作品中虽然写到了郎才女貌,但双方并不是因才貌而相悦),...
[KEYWORDS] 聊斋志异; 爱情理想; 顾生; 二字; 返魂; 但明伦; 士为知己者死; 思想性格; 思想意义; 自剖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画皮》是《聊斋》中的名篇,许多读者都耳熟能详。这是一个带有寓言性质的训诫故事。说它带有寓言性质,是因为在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寄寓了(或者说是读者能从中体会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就是:不要被坏人披上的美丽外衣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认清其凶残和丑恶
[KEYWORDS] 《画皮》; 《聊斋》; 王生; 思想意义; 二郎; 过场人物; 艺术描写; 就这样; 媵妾; 在路上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香玉》在《聊斋志异》中是写得最优美的篇章之一。《香玉》像是一首诗,一首歌颂爱情和友情的诗。小说写人与牡丹和耐冬花妖之间的爱情、友情,写情之真、之深、之美。在篇末的"异史氏曰"中,蒲松龄明确而又充满热情地说:"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
[KEYWORDS] 香玉; 爱情理想; 聊斋志异; 花妖; 小说情节; 绛雪; 黄生; 耐冬; 写情; 思想高度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叶生》这篇小说写的是在科举考试制度下,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都是植根于蒲松龄本人的生活遭遇和深切的生活体验之中的。小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的悲苦和辛酸,是一篇写得十分痛切的血泪文字。冯镇峦在小说结尾处评论说:"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
[KEYWORDS] 叶生; 文章憎命; 冯镇峦; 《聊斋》; 生活遭遇; 科举考试; 悲剧气氛; 黄钟长弃; 聊斋志异; 白纻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3
[ABSTRACT] 《种梨》是《聊斋志异》中一则非常著名的训诫故事,其意在讽刺吝啬的人,主题思想非常明朗、明确,无须多说。值得一说的是作品的叙事艺术。事极奇幻,并非纪实,但作者写来却栩栩如生,似他的亲见亲闻;我们读来亦恍如身临其境,种种情景历历在目,
[KEYWORDS] 种梨; 聊斋志异; 叙事艺术; 思想意义; 脉络贯通; 叙述方式; 勾萌; 艺术描写; 生活境况; 人执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1995
[ABSTRACT]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带总结性的作品,一部是《红楼梦》,一部就是《聊斋志异》。《红楼梦》是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异》则是短篇小说的总结。这两部作品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总结地位是毫无疑义地确立了,《聊斋志异》的总结地位虽也有人论及,但至今认识仍不充分。
[KEYWORDS] 聊斋志异; 中国古典小说; 唐人传奇; 小说史; 吴承恩; 思想艺术; 狐魅; 《霍小玉传》; 席方平; 《搜神记》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1997
[ABSTRACT]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若论词的意境,唯有冯延巳的词最当得起"深美闳约"四字;还认为《鹊踏枝》和《菩萨蛮》十数阙是
[KEYWORDS] 冯延巳; 鹊踏枝; 《菩萨蛮》; 深美闳约; 青芜; 《人间词话》; 论词; 阳春集; 自我形象; 首词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晏殊官至宰相,是一位生活优裕的大官僚。政事之外,主要生活内容不外歌舞宴会,赋诗饮酒,宴饮时又必有红妆歌女唱曲助兴。有人曾用"花团锦簇"四个字来形容他的生活,这是...
[KEYWORDS] 雍容闲雅; 首词; 醉眠; 人生态度; 惜春; 玉骢; 浣溪沙; 卓人月; 伤春; 障泥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人间社会中有三角恋,鬼狐世界中也有三角恋。《莲香》一篇,简单地说,写的就是一个人、鬼、狐三者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在蒲松龄的笔下,鬼狐世界中的三角恋,与人间社会中的三角恋,有同有不同。同的一面是,在恋爱发展过程中,也有猜疑、嫉妒,甚至也
[KEYWORDS] 三角恋; 小说情节; 弥留之际; 李听; 真诚关爱; 整篇小说; 二字; 但明伦; 感情内涵; 君行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1996
[ABSTRACT] 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从宋元至明清,主要的形式体制有两种:杂剧和传奇。杂剧又称北曲杂剧或北杂剧,最早形成于北方的山西、河北一带;传奇则是由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发展而来,而南戏则源于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一个具体的地方(不是范围较大的地区或地域)产生的戏剧形式,经发展竟蔚为大观,成为影响全国和...
[KEYWORDS] 温州杂剧; 中国古典戏曲; 文艺史; 戏曲形式; 《琵琶记》; 张协状元; 赵贞女; 戏剧形式; 赵五娘; 王魁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4
[ABSTRACT] 爱情是人类一种最纯真、最美好的感情,它的产生和存在应该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也是不应该受到任何束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因而总是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种种限制和束缚。所谓门当户对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这篇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无论从贫富、地位、容貌、性格来说,都谈不上门当户对。但经过...
[KEYWORDS] 子楚; 男主人公; 男女主人公; 小说情节; 精诚所至; 离魂; 轻薄少年; 见其; 二字; 附加条件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09
[ABSTRACT] 吴组缃先生生前曾多次以不同的表述方式讲过这样的意见:创作之道,古今同理。因此,他很强调研究古典文学的人要关心当前的文学创作,要有现实感,要总结前人文学创作的经验和文学发展的规律,为
[KEYWORDS] 三国演义; 吴组缃; 罗贯中; 三国故事; 思想价值; 政治见解; 人物描写; 阅读作品; 思想倾向; 成书过程
期刊文章
Fulltext
周先慎
文史知识
2012
[ABSTRACT] 在《聊斋志异》中,《王六郎》是一篇不太起眼的作品,注意的人不多。翻开几家选本看看,没有一家入选。现在很有影响力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作为选修课教材(也有地方作为必修课教材),把它同《聊斋志异》中的另一篇《香玉》一起,当作中国古典
[KEYWORDS] 王六郎; 聊斋志异; 小说情节; 语文课本; 中国古典小说; 反宾为主; 思想意义; 编选者; 《聊斋》; 思想艺术
Results 1-20 of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