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ABSTRACT]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与康有为对子女教育没有耐心不同,如康有为曾把女儿同复送到弟子卢湘文处受教,称:"此女甚钝,幼时尝教以数目字,至数遍尚不能记,余即厌恶之。"(卢湘文《妇孺韵语》)而梁启超作为一位尊重子女意愿、善于因材施教的父亲,在培养子女上也非常成功,所谓"一门三...
[KEYWORDS]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家庭教育; 湘文; 梁思庄; 梁思礼; 子女教育; 梁思成; 思永; 启勋; 图书馆学家
[ABSTRACT] 晚清以翻译小说闻名的林纾,辛亥革命以后,却一度热中于小说创作。1913—1920年间,他相继出版了数部小说集,除短篇《践卓翁小说》一至三辑及笔记《技击余闻》、《铁笛亭琐记》、《畏庐笔记》等书外,尚有5部长篇小说,即《剑腥录》(1913)、《金陵秋》(1914)、《劫外昙
[KEYWORDS] “新小说”; 古文家; 小说写作; 剑腥录; 践卓翁; 金陵秋; 巾帼阳秋; 翻译小说; 有为而作; 爱情故事
[ABSTRACT] 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中,我以为"女权"是一个很新的词汇。后来发现,在晚清的资料里,"女权"这个词已经频繁出现。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因此想对"女权"思想如何传入中国进行梳理。
[KEYWORDS] 西方女权主义; 思想溯源; 女性生活; 女权思想; 孟班; 吴孟; 中国女学堂; 斯宾塞; 西方妇女; 子见南子
[ABSTRACT] 白话文运动并非"五四"的特产,实际上,早在晚清,便已出现了颇具声势的白话浪潮。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是应变法维新的要求而发生的。这一运动最初的倡导者维新派人士认为,只有开通民智,才能使国家富强;而要开通民智,必须使人人通晓文字,中国言、文不一致的现象便成为
[KEYWORDS] 白话文运动; 话报; 裘廷梁; 现代白话文; 维新派; 论文杂记; 思想启蒙; 文人学者; 妇人孺子; 无用之学
[ABSTRACT] 中国妇女生活形态与思想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实开始于晚清,尤以戊戌前后为枢纽。此前,变革的声音与举措主要出自西方传教士;而甲午战败后,维新派活跃于政治舞台,在倡导"变法图强"的同时,也发起了一系列社会改良活动,由此揭开了国人改写女性命运的历史新页。无可否认,发轫于晚清的&...
[KEYWORDS] 中国女学堂; 维新派; 西方传教士; 不缠足会; 女性命运; 妇女教育; 社会改良; 女学会; 生活形态; 政治舞台
[ABSTRACT] <正>晚清出现的以公众为对象的中文报刊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最初由西方人经营,中国士大夫继而自办,早期主持者均为男性。直到1897年,康同薇(1878—1974)为维新派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担任日文翻译并发表论说文,才开始改变中国报界无女性的格局。尤其是次年五月创刊的《无锡白话报》,有裘毓芳(...
[KEYWORDS] K252;G219.29;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50301 新闻学;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