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3 of 13
 | 
[ABSTRACT] <正>《古典小说漫稿》所收吴小如先生论中国古典小说的文章,大都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正是笔者一直所期许的,将小说论文写得跟小说一样好看,可以让人一鼓作气地看完。跟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学者一样,吴先生也难免受到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并运用这一学说来分析古典小说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KEYWORDS] 古典小说; 小说史; 飞动; 《儒林外史》; 古代通俗小说; 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三侠五义; 聊斋志异; 警世通言叙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16
[ABSTRACT] <正>一《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事或有所本。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成于1349年-1353年之间,正当中国之元末)之第八日所叙故事中,有书生爱上一寡妇,但寡妇另有所爱,颇厌书生之纠缠,乃骗其大雪天前来幽会,却将其关在屋外院落中苦等一夜,书生几乎冻杀,遂设计报复,让...
[KEYWORDS] 毒设相思局; 黛玉; 薄伽丘; 小说叙事; 刘姥姥; 秦钟; 凹晶馆; 大雪天; 元妃; 芙蓉女儿诔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13
[ABSTRACT]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几乎没有真正爱情的位置的,但《红楼梦》却是个很大的例外。这种说法也许会遭到强烈质疑:六朝志怪、唐人小说、宋元明清的话本与拟话本中,不是经常表现男欢女爱、闺怨相思的内容吗?难道这些都不能算作是爱情?如果按通常的标准来看,这些关乎男女之情的内容,自然都可以算是
[KEYWORDS] 中国古典小说; 黛玉; 唐人小说; 男女之情; 男欢女爱; 绛珠; 宝钗; 宋元明; 宝玉挨打; 精神情感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13
[ABSTRACT]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在杜甫娓娓道来的诗句背后,隐藏着一个动乱的时代,隐藏着人与人之间时间和空间都无法隔断的脉脉温情。即使隔了千年的时光,仍给现代的读者带来深深的感动。
[KEYWORDS] 赠卫八处士; 杜甫诗歌; 人生理想; 乾元二年; 卫大经; 江南逢李龟年; 别君; 《杜诗详注》; 别易会难; 仇兆鳌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08
[ABSTRACT] 飒飒东南(一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人王士禛《论诗绝句》云:"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感慨李商隐《锦瑟》一诗的晦涩难解,其实这一感慨...
[KEYWORDS] 李商隐诗歌; 宓妃留枕; 《无题》; 《锦瑟》; 王士禛; 论诗; 姚培谦; 令狐绹; 暗用; 刘学锴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07
[ABSTRACT] 这首诗乃南朝民歌中的杰作,历来评析者甚多,然歧义纷出,难得确诂。余冠英先生在《古代文学杂论·谈西洲曲》(中华书局,1987,198—203页)中提到对其内涵的三种不同理解:游国恩先生认为从开头到"海水摇空绿"都是一个男子的口气,写他正思念梅(可能是女子名姓)而欲
[KEYWORDS] 西洲曲; 古代文学杂论; 乃南朝; 游国恩; 余冠英; 望郎; 比兴手法; 论诗词曲杂著; 古诗归; 《孔雀东南飞》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10
[ABSTRACT] 最近,江苏考生王云飞的文言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受到广泛关注,搜狐网的民意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网友对这一现象所表现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持赞同态度。笔者也看到了朋友转发的《绿色生活》电子版,读完之后也颇感惊讶。该文以四言体为主,略带辞赋特点,大量运用生僻字,不借助《汉语
[KEYWORDS] 高考作文; 四言体; 绿色生活; 生僻字; 意味隽永; 抒情小赋; 民意调查; 涵泳; 还给我; 私人藏书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11
[ABSTRACT] 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河水冲激根株危,倐忽河中风浪吹。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昔日公子出南皮,何
[KEYWORDS] 杨柳歌; 流槎; 生别离; 障泥; 弄玉吹箫; 比兴手法; 怀王; 河中; 去上; 七言歌行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08
[ABSTRACT]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
[KEYWORDS]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月; 孤月; 春江潮; 江天一色; 宫体诗; 芳甸; 宇宙意识; 七言歌行
[ABSTRACT] 废名在《中国文章》里曾说:"读庾信文章,觉得中国文字真可以写好些美丽的东西,‘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霜随柳白,月逐坟圆’,都令我喜悦。‘月逐坟圆’这一句,我直觉地感得中国难得有第二人这么写。杜甫咏明妃诗对得一句‘独留青冢向黄昏’,大约是从庾信学来的,却没有庾信写得自然了。
[KEYWORDS] 废名; 艺术创新; 忘忧; 燕歌行; 中国文字; 拟咏怀; 缘情绮靡; 赵王; 杨柳歌; 皮日休
[ABSTRACT] 燕歌行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寒雁嗈嗈渡辽水,蒖斗?纷落蓟门。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多阵云。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KEYWORDS] 燕歌行; 渡辽水; 韩寿; 风萧萧; 鲁连; 秦嘉; 本自; 九转; 代北; 蓟门
期刊文章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21-09-27
[ABSTRACT] <正>在小说这种叙事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如何运用叙事视点的问题。所谓叙事视点,就是作者在叙述中通过某个人物的眼睛来观察人物、风景、事件的一种技巧。作者如果总是通过某个人物的视点来叙事,那就说明这个人物很重要。比如,《三国演义》的第一回、第二回通过刘关张三人的视点来写曹操、董卓、皇甫嵩这些人。这说...
[KEYWORDS] I207.413;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期刊文章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22-04-01
[ABSTRACT] <正>《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对史实有剪裁,有删改,也有误用。如果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能经常拿小说跟《后汉书》《三国志》对照着看,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这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这里我就从第三回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入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吧。这一回写到董卓召集百官到温明园中,宣布他...
[KEYWORDS] I207.413; 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
Results 1-13 of 13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