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ABSTRACT]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王力全集》(25卷本),这是一件大事。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召开了学术讨论会。来自祖国南北的许多语言学家一致肯定王力先生作为一代宗师,是20世纪中国第一位语言学家。他运用科学方法对汉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研究都是开拓性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有幸...
[KEYWORDS] 王力先生; 王先生; 学术讨论会; 中华书局出版; 扬州话; 一代宗师; 民间诗律; 对我说; 怕麻烦; 中国语法理论
[ABSTRACT] 龙是中国远古的图腾,后来又成为皇权的象征。故宫太和殿里就有各种龙的形象一万多条。辛亥革命以后,皇权灰飞烟灭,于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又都成了"龙的传人"。神龙在中华大地腾空飞翔,达八千多年之久。它神妙无比,出云入雾,往往使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最大的误解莫过于"见尾不...
[KEYWORDS] 龙的传人; 龙文化; 和合文化; 两岸学者; 出云; 恶龙; dragon; 南方周末; 研讨会论文集; 封建帝王
[ABSTRACT] 魏建功先生是中国语言学大师,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即以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享誉学界,作为北大教授培养了许多人才,特别是他为编《新华字典》而辞掉了北大中文系系主任和副校长的职务,广为人知。而他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亲赴台湾,主持国语(普通话)推广工作,使普通话在台湾推广得比闽粤还好,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KEYWORDS] 台湾光复; 北大歌谣研究会; 《新华字典》; 中国语言学; 副校长; 魏建; 北大学生; 北大中文系; 妇女周刊; 北大教授
[ABSTRACT] 我国的民俗学研究发源于五四时期。1918年2月1日,曾在欧洲研究过民族学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刘半农等人发起搜集民间歌谣活动,后又成立了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发行《歌谣周刊》和"歌谣丛书"。当时搜集歌谣的目的有二:一是为民俗学的科学研究,一是为民族新文艺的创造。后来民俗学就沿着这...
[KEYWORDS] 民俗学研究; 歌谣周刊; 民间文艺新论集; 陕北民歌选; 文艺方向; 民间习俗; 民间故事选; 北大校长; 中国民俗; 刘半农
[ABSTRACT] 2000年是龙年。这年3月号《民间文化》登了一篇《大话龙年——听来自民间的说法》的文章。文中作者力图纠正一些关于龙的误传,有的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比较可靠,如"龙年是多灾年"就是"子虚乌有的附会",这是好的;但此文还否定了"龙的传人"...
[KEYWORDS] 龙的传人; 闻一多先生; 民间文化; 黄帝轩辕氏; 查海遗址; 文中; 汉画像石; 三星他拉玉龙; 真龙天子; 鲁灵光殿赋
[ABSTRACT]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节是竹节的节,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是非常形象而恰切的,从"节日"的命名,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通过节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俗...
[KEYWORDS] 生活美; 制度民俗; 物质民俗; 信仰民俗; 上巳节; 打秋千; 五色糯米饭; 文化结构; 有生活; 社会民俗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