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334
[ABSTRACT] 在中国文学的浩瀚大潮中,青楼题材这一水系可谓源远流长。八十多年前,鲁迅先生首论"狭邪小说"一派,便追溯到"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62页)。历代小说、笔记和逸史产生了大量以平康北里为舞台...
[KEYWORDS] 狭邪小说; 卖油郎独占花魁; 人民文学; 秦重; 中国文学; 才士; 秦小官; 《醒世恒言》; 刘秋痕; 志诚君子
[ABSTRACT]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与康有为对子女教育没有耐心不同,如康有为曾把女儿同复送到弟子卢湘文处受教,称:"此女甚钝,幼时尝教以数目字,至数遍尚不能记,余即厌恶之。"(卢湘文《妇孺韵语》)而梁启超作为一位尊重子女意愿、善于因材施教的父亲,在培养子女上也非常成功,所谓"一门三...
[KEYWORDS]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家庭教育; 湘文; 梁思庄; 梁思礼; 子女教育; 梁思成; 思永; 启勋; 图书馆学家
[ABSTRACT] 佛教今天已经是中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一般的中国人,如果信仰佛教,做得最多的事,是到佛寺里拜佛。拜佛的同时,也拜菩萨。佛寺里的佛,有时是一位,那就是释迦牟尼佛。有时是三位,称作三世佛;有时是一位释迦牟尼佛,一位弥勒佛,一位药师佛。菩萨的数量则比较多。菩萨中不那么知名的就不说了,知名的则有文殊菩...
[KEYWORDS] 洛迦山; 释迦牟尼佛; 地藏王菩萨; 文殊菩萨; 信仰佛教; 《华严经》; 三世佛; 光世音; 药师佛; 《大唐西域记》
[ABSTRACT]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名周,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善于以瑰丽灵动、汪洋恣肆的文字表达空灵深?的哲学思考,呈现超逸出尘、天马行空的精神境界;而《庄子》书早已成为历代哲人、诗人和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一关于庄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比较少。《庄子》书...
[KEYWORDS] 庄子思想; 道家学派; 生平事迹; 汪洋恣肆; 庄子哲学; 物论; 卮言; 宋国; 寓言故事; 战国中期
[ABSTRACT] <正>一书信中的学术交谊百岁老人施蛰存(1905-2003)在20世纪中国的文学史与学术史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背影。在1949年以前,他以现代小说家著称;尔后,他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尤以诗学与词学见长。在施蛰存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他通过书信与大量海外...
[KEYWORDS] 施蛰存; 孙康宜; 词学; 古典文学研究; 柳如是; 现代小说家; 海外学者; 学史; 世界学术; 百岁老人
[ABSTRACT] <正>现在我们将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争斗的行为叫做"打架"。然而,"打架"一语,并非古而有之。古人将人们互相之间的争斗叫做"相打",法律上则称之为"斗殴"。大约在明清之际才有"打架"的...
[KEYWORDS] 打行; 章丘县志; 民壮; 卫所军; 郝懿行; 招帖; 学古绪言; 里甲; 亦巢; 坊厢
[ABSTRACT] <正>2015年底,一部名为《老炮儿》的电影上映,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电影的主人公"六爷"曾经混迹于江湖圈子,年轻时也有过属于他的辉煌时刻,现在却已迎来凄凉的老境,面对着新的花花世界感受到种种无奈。主人公的人生是大多数观众所不曾经历的,但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
[KEYWORDS] 刘希夷; 歌行; 宫体诗; 齐梁; 沈宋; 这一代人; 南朝诗歌; 青春不再; 关陇; 《唐才子传》
[ABSTRACT] <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开首有一节,对印度作了整体的介绍。后来的标点本或是校注本,把这一节总称为"印度总述",其中最开始的一段文字是: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KEYWORDS] 身毒; 《大唐西域记》; 标点本; 校注本; 婆罗门国; 总名; 南海寄归内法传; 古代中国人; 天督; 刹帝利
[ABSTRACT] <正>今天,巴特那是印度一座不小的城市。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巴特那被称作"波咤厘子城"。《大唐西域记》卷九,讲到这座城市:殑伽河南有故城,周七十馀里。荒芜虽久,基址尚在。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花宫城)。王宫多花,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岁,...
[KEYWORDS] 《大唐西域记》; 唐言; 宫城; 花树; 华氏城; 巴特; 比哈尔邦; 聊斋志异; 阿育王; 大宅
[ABSTRACT] <正>《黄英》是《聊斋志异》描写花精题材的名篇。小说讲述了爱菊之士马子才赴金陵访求佳种,返程时结识菊花精黄英、陶生姊弟,并邀其归家同住。陶生贩菊为生,与清介的马子才发生了观念上的冲突。黄英嫁与马子才,二人婚后生活亦因马子才之迂执而小有风波。陶生则洒脱嗜酒,后纵饮而卒,化作奇种&qu...
[KEYWORDS] 聊斋志异; 陶生; 聊斋诗集; 治生论; 醉陶; 咏贫士; 冯镇峦; 荷花三娘子; 《二十四诗品》; 青山白云人
[ABSTRACT] <正>晚唐的秦韬玉远非一流诗人,但他的七律《贫女》却为他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险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有人解读为“同情劳动妇女”,有人解读为寒士身世的寄托。这两种主题无疑都是...
[KEYWORDS] 秦韬玉; 为他人作嫁; 宫体诗; 绮罗香; 采桑女; 歌行体; 织素谣; 寒女行; 李商隐; 咸通
[ABSTRACT] <正>《古典小说漫稿》所收吴小如先生论中国古典小说的文章,大都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正是笔者一直所期许的,将小说论文写得跟小说一样好看,可以让人一鼓作气地看完。跟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学者一样,吴先生也难免受到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并运用这一学说来分析古典小说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KEYWORDS] 古典小说; 小说史; 飞动; 《儒林外史》; 古代通俗小说; 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三侠五义; 聊斋志异; 警世通言叙
[ABSTRACT] <正>一《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事或有所本。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成于1349年-1353年之间,正当中国之元末)之第八日所叙故事中,有书生爱上一寡妇,但寡妇另有所爱,颇厌书生之纠缠,乃骗其大雪天前来幽会,却将其关在屋外院落中苦等一夜,书生几乎冻杀,遂设计报复,让...
[KEYWORDS] 毒设相思局; 黛玉; 薄伽丘; 小说叙事; 刘姥姥; 秦钟; 凹晶馆; 大雪天; 元妃; 芙蓉女儿诔
[ABSTRACT] <正>《大唐西域记》卷十一,首先讲到的国家是"僧伽罗国"。僧伽罗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僧伽罗国,周七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四十馀里。土地沃壤,气序温暑。稼穑时播,花果具繁。人户殷盛,家产富饶。其形卑黑,其性犷烈。好学尚德,崇善勤福。"僧伽罗"一...
[KEYWORDS] 狮子王; 僧伽罗; 《大唐西域记》; 建志补罗; 西女国; 花果; 王言; 我自己; 就这样; 锡兰
[ABSTRACT] <正>前面我们曾经说过,新法有很多的条目,在当时是推出得很快的。熙宁二年,王安石做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时,就推出了四项新法,后来历年都有新法推出,所以地方上也非常不适应。当时有人就批评说,现在"数十百事,焦举并作",这条新法还没弄明白又来了一条,那条还没清楚又...
[KEYWORDS] 参知政事; 副宰相; 熙宁; 吕公著;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祠禄; 庆历新政; 半山寺; 一概而言
[ABSTRACT] <正>南朝江淹《别赋》中写道"攀桃李不忍别,送爱子沾罗裙",初唐李善注云:"当盛春之时,而分别不忍也。"桃李喻夫妻。8世纪初,开元年间及第进士王泠然在向宰相张说毛遂自荐、谋官请衔时写道:"仆虽不佞,亦相公一株桃李也。"(王...
[KEYWORDS] 王定保; 开元年间; 王泠然; 进士出身; 时代风气; 唐摭言; 安乐公主; 修文馆; 杨嗣复; 桃李年
[ABSTRACT] <正>《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讲到"朅盘陀国":朅盘陀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周二十馀里。山岭连属,川原隘狭。谷稼俭少,菽麦丰多。林树稀,花果少。原隰丘墟,城邑空旷。俗无礼义,人寡学艺。性既犷暴,力亦骁勇。容貌丑弊,衣服毡褐。文字语言,大同佉...
[KEYWORDS] 朅盘陀; 大石岭; 《大唐西域记》; 佉沙国; 神话故事; 小乘教; 丘墟; 汉日天种; 礼义; 中国新疆
[ABSTRACT] <正>历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重在反思的学科,它处理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过去发生的事情呢?为的是立足于现在,更好地展望未来。我去年的春季学期在哈佛大学开了一门课,在那里注意到他们有讲授中国历史知识的一门网络公开课,在课上他们说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制度深深地带...
[KEYWORDS] 展望未来; 当今中国社会; 中国历史; 前四史; 中原王朝; 北方民族; 气象学家; 中古时期; 精锐部队; 东都事略
[ABSTRACT] <正>下面,介绍一下北宋的内政,也就是宋代在被周边民族政权挤压的一个空间里,是如何对自己的发展做出选择的。通常状况下,我们会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但是就宋代的历史而言,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宋代的内政选择是在外交压力下的选择。宋代这个时期,因循求稳的特点是非常突...
[KEYWORDS] 民族政权; 通常状况; 十三年; 朝堂; 即位诏; 士可杀不可辱; 吕蒙正; 知贡举; 科举考试; 科举取士
[ABSTRACT] 对佛教有点儿知识,又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下便是释迦牟尼说法的具体内容。讲这句开场白的,据说是佛的弟子阿难。阿难"多闻第一",他随侍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他听得最多。所谓&qu...
[KEYWORDS] 祇树给孤独园; 舍卫国; 如是我闻; 《大唐西域记》; 佛住; 世尊; 舍卫城; 道宣; 佛弟子; 善施
Data Facts
Date issued
- 46 2020 - 2023
- 171 2010 - 2019
- 77 2000 - 2009
- 40 1994 - 1999
Indexed Database
ISSN
- 316 1002-9869
Content Type
- 334 Journal
Language
- 334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