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ABSTRACT] 西川、王敖的争论涉及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少话题,在形成交锋的同时却又奇怪地偏离了讨论的真正意义、动机和契机:如何看待新诗中的浪漫主义现象及其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并进而评定其成就和位置?虽然二人都意欲独自从不同路径包抄向此目标,但儿乎都在接近(或作出接近的姿态)并且真要"直面"话...
[KEYWORDS] 浪漫主义诗歌; 徐志摩; 语言艺术; 穆旦; 不经心; 九十年代; 现代性; 中国新诗史; 摩罗诗派; 《诗大序》
[ABSTRACT] <正>东西自九十年代初崭露头角,他的小说就以狠拧、歪邪并夹杂戏谑幽默别具一格,顿时令人刮目相看。他的一系列小说如中篇《没有语言的生活》,长篇《耳光响亮》《后悔录》,给文坛强烈的冲击。东西的风格带动了广西的青年作家群,或许是一方水土一方性格,广西的青年作家群都有一股狠劲和邪性,他们的...
[KEYWORDS] 小说叙事; 作家群; 系列小说; 九十年代; 现代性; 小说叙述; 当代小说; 汪大; 现代小说; 乡土中国
[ABSTRACT] 后新时期文化:挑战与机遇张颐武进入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已发生了战后最为巨大的结构性的震荡与转换。“冷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使世界的未来尚未明晰,IH话语的溃解与新话语的建扬都尚在混蒙中呈现了它暖昧迷离的形象。而中国大陆则在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迎来了...
[KEYWORDS] 后新时期; 九十年代; 文化景观; 张颐武; 扬都; 现代性; 《废都》; 《白鹿原》; 《四世同堂》; 转型时代
[ABSTRACT] 问:你在九十年代之后的文学和文化批评中一直比较活跃,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今天再回顾九十年代的文化,你如何看? 答:这个已经逝去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新时期”对于中国的文学和文化来说具有高度的意义,对于九十年代“后新时期”文化站在新的世纪的反思应该开始。从今天的角度观察九十年代
[KEYWORDS] 九十年代; 后新时期; 张颐武; 文化批评; 文化探索; “纯文学”; 现代性; 讽刺意味; 文化想象; 后现代
[ABSTRACT] 为一帧遗照而作 口肖开愚你的罗马表不再为你而走动但也不为我们而走得快些,今晚我看到和听到的,超过你在旧上海的晚会上以优雅所忍受的;纽约的行情,台北的淫秽小说,各个地区的抗议——比你遭遇到的喧嚷——所有变化一致表明你应呆在这间凉爽的斗室里,呷着茶与幽灵角力:这才是你的时代,而你比你的时代还要不幸...
[KEYWORDS] 旧上海; 现代知识分子; 叙述人; 诗歌理论; 卡里斯; 陈敬容; 一地鸡毛; 诗歌写作; 九十年代; 现代性
[ABSTRACT] 一年过去了,痛定思痛,更感到痛的重量。记得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号下午,我在海外的大学任教,收到曹卫东博士的手机短信,他说余虹走了,我很震惊。我一生很少失眠,但那一次我却连续失眠一周。
[KEYWORDS] 余虹; 文人无行; 对我说; 文化立场; 八十年代; 现代性; 九十年代; 终其一生; 一本; 逝者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