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92
[ABSTRACT] 清人刘毓崧为《古谣谚》作序时曾言:“风雅之述志,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述志,发于语言。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于声音,简札不先于应对。”民间口耳相传的歌谣承载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来便是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中国民间文学即以二十世纪初的?
[KEYWORDS] 中国歌谣,民间文学,歌谣,口耳相传,当代,汉乐府,民间文学资料,民间文学研究,《诗经》,故事传说,; I207.7;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告知师姐赵园,这学期我在北大讲授专题课"中国现代文学文类研究",讨论的对象包括她早年作品《论小说十家》,她有点困惑,以为这纯属"徇私舞弊"。因为,在她看来,这雏鹰初啼之声,不值得如此对待。在撰于1999年的《〈北京:城与人〉新版后记》中,她曾坦承:"《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出版后,有评介文...
[KEYWORDS] I207.4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不知道王童还写出了这么多出色的诗。过去只知道他是名编,编出了诸多优秀的获奖小说、散文等。同时也知道他自己也发表过些角度新颖、气质不凡的小说,如《把耶稣逗笑的日子》《美国隐形眼镜》《缰绳下的云和海》等。如今突然看到他竟写出了这么多充满激情和幻想的、跳动着生命火花的诗篇,真是难以掩饰的欢喜。
[KEYWORDS] I207.25;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有关"现代性"的研究和争论由来已久,相关的文章、专著已然汗牛充栋。其中的一些洞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前提是同样不要忘记把它们放进现象学意义上的括号。比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这句断语:现代性反叛传统的标准化机制。现代性依靠的是反叛所有标准的东西的经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判断,...
[KEYWORDS] I207.25;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在当代文学史上,贵州作家罗银贤并不为人瞩目。但他的人生经历与戏剧、小说创作,却有特殊的认识价值。罗银贤主要凭借戏剧创作闻名,但他的小说无疑更值得研究。在我看来,最能体现其文学气质、才华,也具有较高价值的,是他的小说。罗银贤的小说以"人之境""人之困"与"人之争"为主题,追问"人为什么活着,应该...
[KEYWORDS] 罗银贤; 乡土文学; 贵州; 戏剧; 小说; I206.7;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考察韩愈在不同时期搜奇嗜异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韩诗之奇有的是因上追秦汉诗歌体式而造成奇格,有的是出自翻新古事古语的奇思妙想,都源自浸淫于古史古书的精博学识;他将岭南风物妖魔化的怪异想象,则是忠正君子的政治逆境在自然环境中的投影;而他与复古同道争奇斗险的精神享受,更体现了站立在中唐文化顶峰的这一...
[KEYWORDS] 韩诗; 尚古; 求奇; 内在逻辑; I207.2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在《红楼梦》叙事中,曹雪芹采取了以水立意的策略,建构了一组"清""浊"的概念。小说通过清浊之喻,来展现男性与女性人物特征的差异。尤其借助贾宝玉的叙事视角,以主观性的表述,凸显了强烈的情感立场。此外,作者还利用极具思辨色彩的"清浊互凝",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彰显《红楼梦》"好即是了"的主题...
[KEYWORDS] 红楼梦; 清浊; 理学观念;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韩愈继承了杜甫在长篇古诗中将写人和记事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古诗的散句化深入挖掘其叙述的潜能,进一步发展了在寄赠酬答类题材中提炼自我形象和描写人物的创作艺术。其中与各类人物交往的作品既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世情百态,又最能显示出韩愈本人"疾恶甚严,爱才若渴"的性情面目。其创新意义在于扭转了大历以来...
[KEYWORDS] 寄赠酬答; 长篇古诗; 性情面目; 人物描写; dedicated and responded poem writing; ancient-style long poem; temperament and features; character description; I207.2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以《真经宝卷》《长生卷》《取经宝卷》为代表的明代瑜伽教斋供科仪,较完整地载录了一种"番邦十八国"版的取经故事。该故事不仅上承《大唐西域记》《取经诗话》之遗绪,下启世本《西游记》之规模,还比已知的平话系统《西游记》更为完整、丰富,是取经故事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研读"番邦十八国"版取经故事...
[KEYWORDS] “番邦十八国”; 《真经宝卷》; 《长生卷》; 《取经宝卷》; Journey through Eightee Kingdoms; Zhenjing Baojuan; Changsheng Juan; Qujing Baojuan; I207.41;I207.7;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张爱玲小说中的室内空间格局通常较为封闭狭窄,其中涉及的空间构成元素如衣橱、镜子、楼梯、玻璃等多具有分隔、闭锁、反射的特征,它们为人物的心理活动营造了独立的私人空间,唤醒主人公潜意识层面的情感、诉求和忧虑,使其获得直面自我的心灵体验。
[KEYWORDS] 空间; 张爱玲; 私人经验; I207.4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相较于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行的思潮和理论在先、文学的实绩在后的起源叙事,网络文学对自身起源的认定更加看重物质层面的生产机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风姿物语》这两部文学作品与黄金书屋、榕树下和金庸客栈这三处文学空间共同支撑起了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叙事。其中,就"文学本体"而言,《风姿物语》是最好的起...
[KEYWORDS]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生产; 网络文学起源; 《风姿物语》; 金庸客栈; I206.7;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一、三个关键词与第二波民族形式毛尖:大家下午好!谢谢中间美术馆的邀请,也感谢各位来参加对谈。今天的主题是"民族形式与革命的‘文明’论",我们会围绕贺桂梅老师的新书《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所涉及的一些核心论题展开讨论。先请两位老师各作一个引言。
[KEYWORDS] I206.7;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毛传》和《郑笺》的训释常常有异。关于差异之由,前人多归因于郑玄据三家之说易毛。但现有研究已指出旧所谓之三家学说多有不可靠处,促使从新的角度思考差异之因。以毛郑对《诗经》中"逑""仇"二字的训释为例,全面考察传世与出土材料,梳理"逑""仇"的形义从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可知毛郑异解实是缘于所据...
[KEYWORDS] 毛传; 郑笺; 训释; 诗经文本; 逑; 仇; I207.2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庚辰本第七十四回"入画也黄了脸"一句,现存抄本均同,程甲本和程乙本作"凤姐也黄了脸"。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心态以及版本异同的分析,可知小说原文应是"入画也黄了脸"。
[KEYWORDS] 入画; 凤姐; 黄了脸;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按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此中意涵甚巨,但启示之一当属历史书写作为"当代事件"的性质不容忽视。晚清以降,中国蔚为大观的文学史编纂自然也不例外。在愈是剧烈的转型时期,"当代"与"历史"互搏与互嵌的印记便越深邃地铭刻在历史书写的行迹中。其间的合力与张力、对话与对峙、创造与创伤,以及可能与...
[KEYWORDS] I209;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凌濛初的"二拍"中有一些作品是根据杂剧改编而来,比较文本之间的改编,可以看出拟话本小说与杂剧这两种文体特质的不同。改编之后,一人主唱的形式发生改变,故事的主叙事角色可非正面角色;同时在原故事基础上,增加了与叙事有关的情节或场景以延长叙事的长度,并删减一些审美场景和功能场景,从而使叙事节奏加快;...
[KEYWORDS] 凌濛初; “二拍”; 杂剧; 拟话本小说; Ling Mengchu; Er Pai; Zaju Opera; simulating colloquial story; I207.4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清朝学人沈钦韩以一代通儒,长于考证、辞章之学,寄意经世,而非埋首故纸、漠视世情者能比。其论学虽主汉学,但对考证学风的弊端察之甚切,对宋学也非一味排斥。针砭排击今文经学,不遗余力,而经世所凭借的思想资源,则在史学。学思深睿,议论明骏,晚清史学经世思潮的掀起,钦韩与有功焉。
[KEYWORDS] 清朝; 沈钦韩; 《幼学堂文稿》; 经史考证; 史学经世; the Qing Dynasty; Shen Qinhan; Youxuetang Manuscript; classical textual research; historical statecraft; I206.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辛搏文(以下简称"辛"):洪老师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向您学习。洪子诚(以下简称"洪"):你们好,不必客气,很高兴和你们交流。辛:请问洪老师是因何选择留校任教并踏上学术之路的?洪:留校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我是1961年毕业的,那时候是分配工作,不是你自己去求职。每年分配就是...
[KEYWORDS] I206.09;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正>《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有一段湘云和黛玉关于"凹""凸"二字的议论:湘云笑道:"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
[KEYWORDS]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贤明时代》与《故事新编》是李渝与鲁迅横跨80年的文学对话。从启蒙现代性话语的"文的自觉",到由现代主义渡引而出的抒情传统古典回望,鲁迅与李渝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以历史新编书写方式介入现实、介入文学的思考。在主题相近的复仇叙事中,二者在浪漫主义美学观照下呈现了独异个体与庸众、自我与镜像的...
[KEYWORDS] 历史书写; 复仇叙事; 话语机制; 历史观; Historical Writing; Revenge Narrative; Discourse Mechanism; Historical View; I207.4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