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9 of 9
 | 
期刊文章
王乙珈
红楼梦学刊
2021-03-15
[ABSTRACT] 在《红楼梦》叙事中,曹雪芹采取了以水立意的策略,建构了一组"清""浊"的概念。小说通过清浊之喻,来展现男性与女性人物特征的差异。尤其借助贾宝玉的叙事视角,以主观性的表述,凸显了强烈的情感立场。此外,作者还利用极具思辨色彩的"清浊互凝",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彰显《红楼梦》"好即是了"的主题...
[KEYWORDS] 红楼梦; 清浊; 理学观念;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陈熙中
红楼梦学刊
2021-01-15
[ABSTRACT] 庚辰本第七十四回"入画也黄了脸"一句,现存抄本均同,程甲本和程乙本作"凤姐也黄了脸"。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心态以及版本异同的分析,可知小说原文应是"入画也黄了脸"。
[KEYWORDS] 入画; 凤姐; 黄了脸;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1981年4月24日至5月14日,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与他的老师松枝茂夫应邀访问中国,与诸多中国红学家会晤交流。1982年1月,伊藤漱平致信曾保泉,言及访问细节以及若干红学史的故人旧事;随信又附赠了他私人特制贺年卡,印有红学随笔一篇,中有题咏林黛玉的日本俳句及中国词作《甘州曲·忆潇湘妃子》,伊藤...
[KEYWORDS] 伊藤漱平; 曾保泉; 日本红学史; 宝黛精神品格;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红楼梦》创作取材广泛,且善翻古人意,对读相关文献,对把握小说中某些叙述的特殊意涵有重要意义。对读小说与其他文献,以三例个案重论对小说中几处关键情节的理解,以此管窥《红楼梦》"述古翻新"的创作观念。其一,小说以黛玉之口,暗借李商隐凄凉身世及其深情绵邈的诗歌创作风格皴染"半含酸"的黛玉形象,且以...
[KEYWORDS] 红楼梦; 李商隐; 程朱理学; 正邪两赋; 意淫;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陈熙中
红楼梦学刊
2020-07-15
[ABSTRACT] <正>庚辰本《石头记》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的开头,写薛宝钗去探望被贾政打伤的贾宝玉,给宝玉送来了散毒的丸药。临别时,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接着,书中这样写道: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
[KEYWORDS]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朱赢
红楼梦学刊
2020-03-15
[ABSTRACT] 《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饮食场景的书写,除了体现当时的饮食习惯和文士审美意趣,更凸显了宝玉、黛玉、宝钗、凤姐、湘云、袭人等相关人物的性格特质,并提示了人物命运。小说中贾宝玉清雅奇绝的口感与其不落凡俗的个性高度一致,也不禁令人推想,作者将自己关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理解和喜好都倾注在了这个人物身上。
[KEYWORDS] 红楼梦; 贾宝玉; 饮食; 人物精神;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陈熙中
红楼梦学刊
2020-01-15
[ABSTRACT] 庚辰本《石头记》第十七、十八回中贾政所说的"犯了正名",各本有异文。"正名"的意思是正式的名称,而非指"前人己实有的村名"。大观园中景点的正式名称,必须等到元妃省亲时请她亲自赐题。
[KEYWORDS] 石头记; 匾额对联; 犯了正名;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刘勇强
红楼梦学刊
2020-11-15
[ABSTRACT] "纸上有声"是太平闲人张新之对《红楼梦》中大量存在的声音叙事现象的形象概括和精辟总结。由此出发,从人物的声音标记及其声音场域、声音在情节进程中的呈现与推动作用、声音传达文本内在情感线索与烘托主题的作用、声音描写的艺术、"如闻其声"与读者的阅读主动性等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各种声音描写进行了细致...
[KEYWORDS] 红楼梦; 声音描写; 听觉联想; 声音标记; 声音场域;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韩水法
红楼梦学刊
2020-11-15
[ABSTRACT] <正>一、怎解其中味《红楼梦》的问世,造就了中国文学的观念革命,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无端心事。作者身世、小说内容是否影射现世、作品本身完成与否、续书作者、版本乃至评点人脂砚斋的身世,吸引了几代士大夫和文人争做解人。进入20世纪,随着大学和现代学术在中国的兴起,以及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红楼梦》研究...
[KEYWORDS]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Results 1-9 of 9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