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介入超声专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思考 |
Authors | 谭石 王淑敏 刘士榕 张志鹏 孙彦 陈文 |
Affiliation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191 |
Keywords | 专科医师 介入超声 临床工作 |
Issue Date | 2018 |
Publisher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Citation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 18(11), 1054-1056. |
Abstract | 介入性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学监测和引导下,将特制的针具、导管导丝、消融电极等器械或造影剂引入人体,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是超声与介入学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1974年Pedersen等[1]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第一例肾造瘘术,标志着介入性超声治疗的开始. 由于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实时监测诊断及治疗的全过程,不仅安全简便,而且定位精准,取材满意,并发症较少,目前已用于全身多系统组织器官的穿刺活检及射频消融治疗,而且建立了诊疗规范[2] ,部分应用已经写入治疗指南[3] ,成为介入治疗学的重要分支[4]. 但是囿于我国当前的临床教育水平及教学能力,介入性超声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而从业医师的学历、临床经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探讨介入超声专科医师培训的模式,建立相应的培养体系和操作技术规范,对提高我国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URI |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569384 |
ISSN | 1009-6604 |
DOI | 10.3969/j.issn.1009-6604.2018.11.028 |
Indexed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第三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