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长江入海热通量及其生态效应
Other TitlesHeat Flux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Sea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s
Authors尹航
杨善卿
梁恩航
李斌
Affiliation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Keywords长江口
热通量
环境遥感
近海生态环境
Yangtze River Estuary
heat flux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coast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sue Date7-Jun-2024
Publisher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bstract通过对陆地卫星Landsat 5,7,8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资料的提取和分析,采用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1997—2016年长江入海口逐月的长序列水温数据集,同时基于全球径流数据,核算同期长江河口处的多年月均热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热排放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数据和哥白尼全球海洋颜色与生物–地球–化学数据集,探究长江入海热通量变化对近海水温和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河口热通量总值为77.5 EJ/年,热通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对近海的热作用以输“热”为主,显著强于其他典型大河系统,预计年均向近海输入6.1 EJ的热量,增温效应明显。相较海岸带,长江口对近海水域温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影响的空间范围更远。可将近海水温的空间影响划分为两个梯度,即温度下降的河流强作用带(0~40 km)以及温度上升的海洋强作用带(40 km以上)。1997—2016年间,长江口的近海水域温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长江河口热通量的变化对近海水温产生深刻影响(R~2=0.7495),同时与近海初级生产力密切相关(R~2=0.9651),说明长江对近海的热输入是调控近海热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陆地卫星Landsat 5,7,8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资料的提取和分析,采用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1997—2016年长江入海口逐月的长序列水温数据集,同时基于全球径流数据,核算同期长江河口处的多年月均热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热排放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数据和哥白尼全球海洋颜色与生物–地球–化学数据集,探究长江入海热通量变化对近海水温和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河口热通量总值为77.5 EJ/年,热通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对近海的热作用以输“热”为主,显著强于其他典型大河系统,预计年均向近海输入6.1 EJ的热量,增温效应明显。相较海岸带,长江口对近海水域温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影响的空间范围更远。可将近海水温的空间影响划分为两个梯度,即温度下降的河流强作用带(0~40 km)以及温度上升的海洋强作用带(40 km以上)。1997—2016年间,长江口的近海水域温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长江河口热通量的变化对近海水温产生深刻影响(R~2=0.7495),同时与近海初级生产力密切相关(R~2=0.9651),说明长江对近海的热输入是调控近海热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URI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716240
ISSN0479-8023
DOI10.13209/j.0479-8023.2024.025
Indexe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Appears in Collections: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

Files in This Work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Web of Science®



Checked on Last Week

Scopus®



Checked on Current Time

百度学术™



Checked on Current Time

Google Scholar™





License: See PKU IR operational policies.